很多管理者每天都在想,如何成為出色的領導者,如何才能讓自己的影響力帶動團隊達成目標。當他們看到其它管理者風聲水起,而自己的團隊沒有太大變化時,苦惱而糾結(jié)。在紛繁復雜的職場,如何帶領團隊快速成長的同時,還能夠讓領導力獲得同步提升,真的是每位管理者要認真面對的問題。
也許這并不復雜,每天堅持重復問自己以下五個問題,可以幫助你找到答案。
問題一 在周而復始的日常工作中,我們需要做什么以保證最關鍵的目標實現(xiàn)?
我在與客戶一起探詢建立新的運營模式的過程中,常常聽到伙伴們說: “不是我不想干,哪兒有時間干啊,我也知道這個計劃好,但現(xiàn)在的工作就已經(jīng)很飽和了,真沒有太多的精力去做這些事情……”。上面的情況并不少見。很多好的計劃,管理者們并不是反對,而是時間精力被日常事務所占領,缺乏足夠的時間關注最重要的目標,最終導致因執(zhí)行失敗而喪失機會。
當組織的重要發(fā)展目標確定了以后,管理者非常有必要拿出時間,區(qū)分哪些事情是日常事務,哪些事情是支撐重要發(fā)展目標的事務。日常事務通常都會表現(xiàn)的很緊急,還會牽涉到其它部門、流程,它們每時每刻都在催促著你和你的團隊,如果不予理睬,組織流程馬上就會發(fā)生停滯、阻塞,它推著你工作,直到把你的精力耗盡。組織制訂的重要的發(fā)展目標重要性不言而喻,沒有這些目標組織的未來將無從談起。日常事務與發(fā)展目標在不斷地競爭時間、資源,如何協(xié)調(diào)好兩者之間的關系,不僅僅關系著組織的正常運轉(zhuǎn),更關系著組織的未來發(fā)展。
所以,管理者要經(jīng)常問自己:“在周而復始的日常工作中,我們需要做什么以保證最關鍵的目標實現(xiàn)?”只有管理者能夠清晰地知道哪些事務是支撐最關鍵目標的,才有可能把時間和資源留出來,目標也才有可能實現(xiàn)。
問題二 我能做些什么,幫助大家更投入、更有效地在一起工作?
幾乎每次接觸管理者,他們的焦慮都會包括類似的問題:
如何提升團隊凝聚力;
如何提升員工的積極性;
如何提升團隊協(xié)作能力?
…………
針對這些問題,管理者往往會下意識的把注意力放在對方的身上,員工、老板、其它部門的失位,都是管理者的關注焦點。事實告訴我們,這種想找到改變他人行為習慣與思維方式的辦法,大多都不成功。只有一個角度是例外,那就是管理者首先思考“我能夠做些什么?”
做為團隊的管理者,帶領團隊完成任務是基本的要求。所以管理者要思考的,不僅僅是如何傳遞命令,下達指標,更重要的是要思考:“我能做些什么,幫助大家更投入、有效地在一起工作?”當管理者以積極正向的心態(tài),在可控范疇內(nèi)率先做出自身努力,所產(chǎn)生的影響力也將遠遠大于要求他人做出行為改變。
問題三 關于這個問題/觀點,我做了什么假設?這些假設是否影響了我對這件事情的判斷?
每個人的潛意識中都會有假設,這是由于長期經(jīng)驗所形成的思維模式?jīng)Q定的。它受到成長歷程、組織文化、知識結(jié)構(gòu)、家庭氛圍等多方面的影響。它在決定了我們?nèi)绾慰创@個世界的同時,也決定了自身的局限性和潛力。
當管理者面臨一個問題的時候,有經(jīng)驗的人常常有一個立刻的判斷。這種直覺的判斷源過往的經(jīng)驗,雖然未必是正確的或最優(yōu)的,但卻是最快呈現(xiàn)在腦海中的。管理者經(jīng)驗越豐富,越容易強化這類結(jié)論,在經(jīng)驗積累的同時也提升了反應能力。
為了探詢更優(yōu)的解決方案,管理者要思考這樣一些問題:當下所遇到的問題,與過往的情況有哪些不同?有哪些是根據(jù)以往經(jīng)驗形成的先入為主的觀點?這些假設是否成立?我們還可以從其它哪些維度看待這個問題?
這些問題,將幫助管理者在突發(fā)事件中保持探詢正確答案的定力與可能性。
問題四 我還能從其它什么角度來看待這件事?
思維模式?jīng)Q定我們的行為和與他人的互動情況,并且直接或間接地影響我們所關注的事物的結(jié)果,它還決定了我們向自己和他人提出問題的類型。思維模式還決定著我們?nèi)绾斡^察、理解、接受自己和他人。
管理者在實際問題處理過程中,經(jīng)常會處于“我怎么才能證明自己是對的”模式,這讓談話的雙方處于一種情緒激昂的狀態(tài),思維的快速運轉(zhuǎn),只是為了說服對方認同自己的觀點,卻容易忽略事實的本質(zhì)。在這種情況下所得到的結(jié)果,卻往往不是很樂觀,即便對方被我們說服,在實際執(zhí)行過程中也不會很順暢。
在管理者依據(jù)過往的經(jīng)驗,準備做出判斷的時候,如果有機會,可以“暫懸”一下當下的觀點,認真思考當下的觀察,是否就是事情的全部?問問自己如何還可以了解的更多一些?還可以從其它什么角度來看待這件事?對現(xiàn)狀看的越清楚,越有助于找到不一樣的問題解決思路。
問題五 如果我是那個希望發(fā)生變化的人,我能做出哪些改變?
管理者在推進某項工作的時候,最大的挑戰(zhàn)來源于要改變他人的行為習慣。有的時候,管理者可以通過發(fā)號施令的方式短時間奏效,但卻無法更加持續(xù)。這種情況也會出現(xiàn)在團隊沖突的過程中,沖突雙方各執(zhí)已見、互不相讓,他們都希望對方做出讓步,可誰也不愿意自我改變。最終的結(jié)果在情緒中爆發(fā)為激烈的沖突,成為雙輸?shù)慕Y(jié)局。
當管理者希望團隊行為發(fā)生變化的時候,首先要考慮的是:“如果我是那個希望發(fā)生變化的人,我能做出哪些改變?”
做為管理者,當強調(diào)高效執(zhí)行的時候,管理者首先要做的改變,是關注關鍵節(jié)點與細節(jié),而不僅僅是把愿景掛在嘴邊;當強調(diào)客戶是上帝的時候,管理者的所作所為要真正從客戶的利益出發(fā),而不僅僅是公司的利潤和品牌。這些都將在團隊中引發(fā)潛移默化的影響。
所以,管理者需要認真思考:當我們希望團隊成員的行為,發(fā)生變化的時候,我們自己首先需要做出哪些改變?尤其是當面對跨部門合作的問題時,更是如此。
這五個問題并不是領導者的全部,要傳遞的也僅僅是一種信念。當團隊領導者真的能夠目標、自身、覺察、不同角度、自我改變這幾個維度去考慮問題時,相信答案會自己浮出水面……